躺平未平,摆烂又起
2022年4月27日「事情做不完的话就明天再说吧,运气好的话,明天死了就不用做了」
「输在起跑线上总比输在终点强,省了一顿跑」
这届造梗小能手,短短一年就让「躺平」成为过去式,
并将全网热议的话题宝座,让位给了新晋梗王——「摆烂」。
躺平就是无为,不作为,该咋样咋样,不努力不抗拒,顺其自然,
有就有没有就没有,不需要去争取!
摆烂呢,是指当事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时,就干脆不再采取任何措施,
任由他往坏的方向发展下去,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有破罐子破摔的意味,是”躺平”的近义词。
既然未来不可期,不如混吃等死摆烂。
事实上摆烂文学兴起的本质是焦虑,
当人们被生活、工作等焦虑压力裹挟,摆烂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但是,摆烂真的就这么容易吗?
根据猎聘2021年发布的《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》数据显示,
超八成90后有过”躺平”心理,真正躺平的,不足一成。
摆烂更像是一种自我救赎,
是面对压力的短暂崩溃,
崩溃完后收拾好情绪继续笑对生活。
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:
「摆烂实现了一种摆脱。我主动放弃,就让他者和环境没有要求我、批改我、定义我的机会。」
与其说摆烂是一种妥协,倒不如说是一种反抗,
反抗那些强加已久,却被我们忽视的束缚和规则。
对外界的消极,恰恰是对内在的关注。
因此,适当地摆烂,也许是年轻人探寻自我的一种契机。
谁都会在某个阶段面对重重压力。
与其焦虑而痛苦不堪,不妨允许自己暂时放下,
去做一些顺从内心的事情,反而能焕发更好的状态。
其实,批判的声音往往误会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——
人们对躺平、摆烂的宣扬,
并不在于要真的这么做,而是想表明一种态度,
即每个人都应拥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。
毕竟,没有人规定,我就必须积极。
人的态度和口味、喜好其实一样,都可以变。
今天开心了,积极一点,
明天不开心,摆烂一天,这才是真实的人生。
尤其在当下充满变化的时代,
诉诸于内求,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,
不妨为一种绝佳的生存策略。
所以摆烂并不是对生活的妥协,
而是在片刻的休闲之后,养足精神继续远航,
小摆(烂)怡情,大摆(烂)误事!
无论摆烂与否,其实都是一种生活状态的选择。
我们可以改变自己,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,找到生活中的平衡。